辜鴻銘(1857.7.18-1928.4.30),字湯生,號立誠,自稱慵人、東西南北人,又別署為漢濱讀易者、冬烘先生,英文名字Tomson。祖籍福建省惠安縣, 生于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。學博中西,號稱“清末怪杰”,精通英、法、德、拉丁、希臘、馬來亞等9種語言,獲13個博士學位,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、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。
他翻譯了中國“四書”中的三部——《論語》、《中庸》和《大學》,創獲甚巨;并著有《中國的牛津運動》(原名《清流傳》)和《中國人的精神》(原名《春秋大義》)等英文書,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,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,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: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,不可不看辜鴻銘。
辜鴻銘的仕途生涯不足一談,他一生事跡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在于溝通中西文化并訴諸于翻譯事業。為了讓西方人了解中國的孔孟哲學,精神道義,他勤于寫作。辜氏一生著述頗豐,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寫成,其目的即在于使西方人了解,并通過了解進而尊重中國文化。
簡介:中國人的精神第一個就是紳士性(gentle),紳士性并不是天性軟弱,也不是脆弱屈服,而是沒有強硬、苛刻、粗魯和暴力。真正的中國人可能是粗卑的,但粗卑之中并沒有粗野;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丑陋的,但他的丑陋卻并不可怕;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庸俗的,但庸俗之中并沒有侵略性;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愚蠢昧的,但愚昧之中卻并沒有荒唐;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狡黠的,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卻并沒有邪惡。從這一系列的論述中,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確實有很多缺點,但這些缺點中卻又透露出幾分可愛。 《中國人的精神》又名《春秋大義》,由國學大師辜鴻銘的一系列英文論文結集而成,是東西方
本站所收錄小說作品、作家全集、書評皆由網友收集上傳發表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如無意侵犯您的權益,請聯系本站刪除。[email protected]